老宋头被文县令亲自扶起,不敢怠慢,连忙从锦丫错认烧荒图说起,到他们接手后的制料准备、成料时长、以及分类试用的情况详细道出。

    文县令再一次翻起制料记录边听边对照,最后怅然道,“这区别田地做试用的法子极好,若真可推广也算有了依据,册子记录的也十分详尽,施料后的些微差距也都一一标注,就可惜时间还是太短,尚且看不出变化。”

    老宋头借机引荐,“大人明鉴,这册子乃我家三儿子所作,他在镇上布料点当账房,对这制册记录一事最为熟稔。”然后又用眼神示意自家儿子,偷偷做出“土圆圆”口型。

    文县令扫了父子二人一眼,这当爹的无非是想在自己面前提点下儿子,只要这方子确定能使庄稼增收,宋家人必定要提拔一番。

    宋三郎按捺住激动的心情,细致的又将土圆圆的制法,用处,以及当下进展娓娓道来。

    听得土圆圆育秧出苗率可达七成,并且秧苗粗壮,移栽后也极易成活,文县令不由大喜,肥料且要试用一段时日才能得出结论,但这土圆圆育秧已初见成效。但听到宋家只做了三百余株,略有不满,暗道还是太过谨慎了。

    “除了棉花种,可还育过其他种子?”

    宋里正老实回道,“当时只觉是小丫头胡闹,并不知真能育出苗来,待出苗后家中耕种已结束,确也无其他种子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土壤呢?只是用了河泥土?”老宋头点头称是。

    一旁的关司吏见文县令皱起眉头,连忙道,“大人有所不知,庄户人家每年预留的种子都有定数。若县令大人想知道具体收益的话,趁还在春耕期,可安排人手用不同的种子、土壤育苗,这样也能有个比较。”

    文县令沉吟片刻,又召来两名小吏以及府内的管家,要管家按关司吏说的安排人手在庄子做这些土圆圆,又连连叮嘱此事重大不可马虎。

    管家第一次听说此物,有些忐忑,怕庄子里的人失了分寸做不好,便有些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宋里正看出苗头,“若大人需要,我这不成器的儿子可随同管家去庄子上辅导一番。”

    管家大喜,感激的冲宋三郎施礼,宋三郎不敢拿乔连忙回礼,这可是帮县令大人做活啊,做的好说不定多一条出路。

    文县令遂又继续带着几人讨论细节,时不时的问老宋头一些问题,眼看过了午时,还没停止的意思,这二人有些坐不住了,朝食用的早,到镇上休整时也只饮了些水,这会肚子闹的正欢,又不敢在县令大人面前放肆,只好忍着饥饿。

    正好几个仆衙抬着食盒进来,其中领头一人朝县令行礼道,“老爷,夫人见老爷一直未回房用饭,怕您又是谈起公事忘了时辰,安排我等将老爷与几位的饭食送来。”

    其他仆衙将午食端出,就连宋里正与宋三郎也得了一份,文县令见他二人有些拘谨,便叫管家给他们独自安排了个屋子,又道一会用完饭继续商讨。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暮云村,这会日头正好,锦丫吃过午食昏昏欲睡,宋大郎跟宋二郎一早便去地里照看庄稼。现在这肥料一事已全村皆知,引得好些闲汉蹲在老宋家地头,火热的盯着小苗,挨个评价,

    “这株是不是长高了点。”

    “哎呦,那株蔫了,是不是要死了?”

    “胡说,是不是被日头晒的,不如给它浇浇水?”

    宋家两兄弟恨不得长在地里盯着这些闲汉,刚还有人上手去掐苗,被宋大郎一手一个给扔出了地头,这些人若不是惧怕宋大郎这身力气,怕是有人要把土给挖了。